桂花種子和桂花種學名:Osmanthus fragrans英名:Sweet Osmanthus 別名:木樨、丹桂、金桂、巖桂、九里香科名:木樨科形態(tài)特征:常綠喬木桂花種子播種:一般采用條播法,即在苗床上作橫向或縱向的條溝,溝寬12cm、溝深3cm;在溝內每隔6~8cm播1粒催芽后的桂花種子。播種時要將種臍側放,以免胚根和幼莖彎曲,影響幼苗的生長。在桂林地區(qū),通常用寬幅條播,行距20~25cm、幅寬10~12cm,每667㎡ 播種20kg,可產(chǎn)苗木25 000~30 000株。播種后要隨即覆蓋細土,蓋土厚度以不超過種子橫徑的2~3倍為宜;蓋土后整平畦面,以免積水;再蓋上薄層稻草,以不見泥土為度,并張繩壓緊,防止蓋草被風吹走;然后用細眼噴壺充分噴水,至土壤濕透為止。蓋草和噴水可保持土壤濕潤,避免土壤板結,促使桂花種子早發(fā)芽和早出土.桂花種子萌發(fā)后管理工作應及時跟上,以培養(yǎng)健壯的實生苗。幼苗的生長發(fā)育情況,在具體操作時應做好如下六點工作。 揭草和遮陽。當桂花種子萌發(fā)出土后,在陰天或傍晚要適當揭草。揭草過早,達不到蓋草目的;揭草過遲,會使幼芽折斷或形成高腳苗。揭草應分次進行,并可將蓋草的一部分留置幼苗行間,以保持苗床濕潤,減少水分蒸發(fā),防止雜草生長。揭草后,進入夏季高溫季節(jié),應及時搭棚遮陽,保持蔭棚的透光度為40%左右,每天的遮陽時間一般是上午蓋,傍晚揭;晴天蓋,陰雨天揭,到9月上中旬,可以收貯遮陽用的蘆簾。第二 松土和除草。 松土要及時進行,深度2~3cm,宜淺不宜深,以防傷根。除草可結合松土進行,力求做到除早、除小、除了。此外,溝邊、步道和田埂的雜草也要除凈,以清潔圃地,消滅病蟲孳生場所。第三 間苗和補苗。桂花幼苗比較耐陰,生長速度又慢,一般不必間苗,適當移密補稀即可。移苗時不要損傷保留苗的根系,移苗后要進行一次灌溉,使苗根與土壤密切結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