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山櫻花為薔薇科櫻屬喬木或灌木,高3-8米,樹皮黑褐色。小枝灰褐色或紫褐色,嫩枝綠色,無毛。冬芽 卵形,無毛。核果卵球形,果梗長1.5-2.5厘米,先端稍膨大并有萼片宿存;ㄆ2-3月,果期4-5月。產(chǎn)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生于山谷林中及林緣,海拔100-600米。日本、越南也有分布。 形態(tài)特征 喬木或灌木,高3-8米,樹皮黑褐色。小枝灰褐色或紫褐色,嫩枝綠色,無毛。冬芽 卵形,無毛。葉片卵形、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薄革質(zhì),長4-7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圓形,邊有尖鋸齒,常稍不整齊,上面綠色,無毛,下面淡綠色,無毛或脈腋有簇毛,側(cè)脈8-12對;葉柄長8-13毫米,無毛,常有腺體2個;托葉早落。傘形花序,有花2-4朵,先葉開放,花直徑1.5-2厘米;總苞片長橢圓形,長約5毫米,寬約3毫米,兩面伏生長柔毛,總梗短,長2-4毫米;苞片褐色,稀綠褐色,長1.5-2毫米,邊有腺齒;花梗長1-1.3厘米,無毛或稀被極短柔毛;萼筒鐘狀,長約6毫米,寬約3毫米,無毛或被極稀疏柔毛,基部略膨大,萼片長圓形,長約2.5毫米,先端圓鈍,全緣;花瓣倒卵狀長圓形,粉紅色,先端顏色較深,下凹,稀全緣;雄蕊39-41枚;花柱通常比雄蕊長,稀稍短,無毛。核果卵球形,縱長約1厘米,橫徑5-6毫米,尖;核表面微具棱紋;果梗長1.5-2.5厘米,先端稍膨大并有萼片宿存。花期2-3月,果期4-5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