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紅豆杉介紹
別名:南方紅豆杉
科、屬:【紅豆杉科】,【紅豆杉屬】
拉丁名、英文名: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
特征形態(tài):常綠喬木,樹皮淡灰色,縱裂成長條薄片;芽鱗頂端鈍或稍尖,脫落或部分宿存于小枝基部。葉2列,近鐮刀形,長1.5—4.5厘米,背面中脈帶上無乳頭角質(zhì)突起,或有時有零星分布,或與氣孔帶鄰近的中脈兩邊有1至數(shù)條乳頭狀角質(zhì)突起,顏色與氣孔帶不同,淡綠色,邊帶寬而明顯。種子倒卵圓形或柱狀長卵形,長7—8毫米,通常上部較寬,生于紅色肉質(zhì)杯狀假種皮中。
分布產(chǎn)地:是我國的特有樹種,產(chǎn)于南方的一些省份。南京和上海都有栽培;分布于長江流域以南各省區(qū),以及河南和陜西。
生長特點:陰性樹種,喜溫暖濕潤氣候,喜生于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zhì)的酸性土壤上,在中性土及鈣質(zhì)土的山地上也能生長。
主要價值:本種樹姿古樸端莊,樹冠卵圓形,葉色蒼翠,秋后果實假種皮鮮紅色,為我國特有植物,宜植于稍陰處,或與高大喬木混植,組成觀賞樹叢,亦可與其他色彩鮮艷的觀賞植物配植。本種集藥用、材用、觀賞于一體,具有極高的開發(fā)利用價值。種子可榨油;樹皮含單寧;木材可供作用材。
培育技術(shù):1.選地施肥 選擇疏松、富含腐殖質(zhì)、呈中性或微酸性的高山臺地、溝谷溪流兩岸的深厚濕潤性棕壤、暗棕壤為好。深翻、整平,按株行距0.4米×1.0米或0.4米×0.4米開穴,穴深40厘米,備栽。2.繁殖方法 采用種子繁殖和扦插繁殖,以育苗移栽為主!(1)種子育苗 、俨煞N催芽。10月中下旬,果實呈深紅色時采收種子。該種子屬生理后熟,需要經(jīng)過1年的濕沙貯藏才能發(fā)芽。常采取室外自然變濕沙藏層積法處理種子,以提高發(fā)芽率。②選圃整地。一般因地制宜在松樹林下育苗移栽較好。選擇郁閉度在0.6~0.7且無病蟲害的濕地松或馬尾松成林地作圃地,要求坡度平緩、上層深厚、排水良好。在8~9月份將林內(nèi)雜草和灌木清除掉,整理成水平梯面,深挖20~30厘米,于11月份淺翻細耙。整地時,施入腐熟基肥40~60擔/畝(1畝二1/15公頃,下同),分廂作床,床高15~20厘米,寬1.2米,整平廂面后用15厘米寬的木板壓出播種溝,深2厘米,播種溝距離20厘米。③適時播種。一般在早春播種。種子貯藏1年后,有30%種子裂口現(xiàn)白時,及時篩出種子,放在0.2%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10分鐘,再用清水沖洗干凈,晾干明水后均勻地播在溝內(nèi)。條播為主,粒距5~7厘米。也可采用撒播。播種后,挖取松林下帶有菌根并過篩的黃壤土覆蓋種子,厚度以不見種子為度。幼苗期注意遮蔭,播種時覆蓋稻草以不見土為適宜,苗期搭建蔭棚,透光度在60%。然后鋪植苔蘚護苗,保護苗床不受日曬雨淋,并經(jīng)常保持土壤疏松、濕潤。種子出苗率在70%以上!(2)扦插育苗 在樹木休眠萌動期,選擇砂土、鋸末、珍珠巖混合基質(zhì)作扦插土。選擇1~4年生的木質(zhì)化實生枝,將插條剪為10厘米、15厘米或30厘米長的小段,在剪枝時要求切口平滑、下切口馬耳形,2/3以下去葉。選擇藥劑如ATP、ABT、NAA、IBAA等處理插枝后扦插、蓋膜,扦插成活率一般在85%以上。苗期注意保暖,搭建低棚遮蔭。翌年移栽。(3)移栽 一般種子育苗的1~2年,扦插繁殖的1年左右,當苗高長至30-50厘米即可移栽。移栽在10~11月或2~3月萌芽前進行,每穴栽苗1株,澆水,適當遮萌。3.田間管理 種子出苗后,要經(jīng)常拔除雜草。每年追肥l~2次,多雨季節(jié)要防積水,以防爛根。定檀后,每年中耕除草2次,林地封閉后一般僅冬季中耕除草,培土5次。結(jié)合中耕除草進行追肥,肥源以農(nóng)家肥為主,幼樹期應(yīng)剪除萌蘗,以保證主干挺直、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