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棕瓦鱗苔介紹
別名:
科、屬:【細鱗苔科】,【】
拉丁名、英文名:Trocholejeunea infuscata (mitt.) verd.
特征形態(tài):植物體中等大,長達35毫米,帶葉寬1.1—2.0毫米,干時棕黃色。莖粗150—190微米,不規(guī)則叉狀分枝。側葉密集覆瓦狀排列,近三角狀卵形,略呈鐮刀狀彎曲,長0.8—1.0毫米,寬0.5—0.8毫米,頂端鈍或圓形,常內(nèi)卷,全緣。葉邊緣細胞13—22×11—18微米,中部細胞20—40×14—30微米,細胞壁薄或略加厚,三角體大,中部球狀加厚,小或中等大,基部細胞相似于中部細胞,角質(zhì)層平滑。油胞和假肋缺。腹瓣三角狀卵形,長為背瓣的1/3—1/2.5,頂端具2個齒。腹葉圓形,邊緣常反曲,長略大于寬,寬為莖的4—6倍,基部深波狀插入莖。芽胞缺。
分布產(chǎn)地:產(chǎn)于貢山、麗江、大理、昆明。分布于我國西藏。尼泊爾、印度、不丹、斯里蘭卡、緬甸、泰國也有。
生長特點:生于樹干、樹枝、巖石及土壤上。
主要價值:
培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