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苗木供應信息 | 苗木求購信息 | 苗木報價 | 苗木品種 | 園林新聞 | 園林助手 | 苗木圖片 | 植物庫 | 園藝 |
您所在的位置: 園林網(wǎng)首頁 > 園藝頻道 > 農(nóng)業(yè)資料庫 > 蔬菜 > 正文
一、大蒜的整地施肥 大蒜是弦狀須根;吸水肥能力較弱,鱗莖又在土壤中生長、膨大,所以大蒜應選擇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機質(zhì)豐富的地塊栽培。盡管大蒜的適應性較大,但還是以砂壤土為好。因砂壤土疏松,適宜根系發(fā)育,返青早,抽薹早,蒜頭大且辛辣味濃,起蒜容易。 栽培大蒜的地塊在前茬作物收獲后立即耕翻曬垡,在播種前要再整地作畦;蕬诟笆┤搿4笏庖蛏L期長,群體密度高,需肥量大,一般畝施優(yōu)質(zhì)有機肥如糞尿肥、廄肥等5000~8000千克;并配合20~30千克磷、鉀肥。有機肥料要充分腐熟,若使用生肥,發(fā)酵時會燒傷蒜根,還會引起地下蟲害,尤其是地蛆嚴重發(fā)生。要精細整地作畦,畦寬1.5~2米,以東西延長為好。 二、秋播大蒜栽培技術 (1)播種 ①適時播種。大蒜播種的最適時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長到5~6片葉,此時植株抗寒力最強,在嚴寒冬季不致被凍死,并為植株順利通過春化打下良好基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qū),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種。長江流域9月份天氣涼爽,適于大蒜幼苗出土和生長。如播種過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長過旺而消耗養(yǎng)分,則降低越冬能力,還可能再行春化,引起二次生長,第二年形成復瓣蒜,降低大蒜品質(zhì)。播種過晚,則苗子小,組織柔嫩,根系弱,積累養(yǎng)分較少,抗寒力較低,越冬期間死亡多。所以大蒜必須嚴格掌握播種期。 ②合理密植。密植是增產(chǎn)的基礎。蒜薹和蒜頭的產(chǎn)量是由每畝株數(shù)、單株蒜瓣數(shù)和薹重、瓣重三者構成的。應按品種的特點做到適當密植,使每畝有較多的株數(shù)。早熟品種一般植株較矮小,葉數(shù)少,生長期也較短,密度相應要大,以畝栽5萬株左右為好,行距為14~17厘米,株距為7~8厘米,畝用種150~200千克。中晚熟品種生育期長,植株高大,葉數(shù)也較多,密度相應小些,才能使群體結(jié)構合理,以充分利用光能。密度宜掌握在畝栽4萬株上下,行距16~18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畝用種150千克左右。 ③播種方法!吧钤允[子淺栽蒜”是農(nóng)民多年實踐得出的經(jīng)驗。大蒜播種一般適宜深度為3~4厘米。大蒜播種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插種,即將種瓣插入土中,播后覆土,踏實;二是開溝播種,即用鋤頭開一淺溝,將種瓣點播土中。開好一條溝后,同時開出的土覆在前一行種瓣上。播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用腳輕度踏實,澆透水。為防止干旱,可在土上覆蓋二層稻草或其它保濕材料。栽種不宜過深,過深則出苗遲,假莖過長,根系吸水肥多,生長過旺,蒜頭形成受到土壤擠壓難于膨大;但栽植也不宜過淺,過淺則出苗時易“跳瓣”,幼苗期根際容易缺水,根系發(fā)育差,越冬時易受凍死亡。 (2)田間管理 ①追肥。大蒜幼苗生長期雖有種瓣營養(yǎng),但為促進幼苗生長,增大植株的營養(yǎng)面積,仍應適期追肥。由于大蒜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弱,故追肥應施速效肥,以免脫肥而出現(xiàn)葉尖發(fā)黃。大蒜追肥一般3~4次,分為: 催苗肥:大蒜出齊苗后,施1次清淡人糞尿提苗,忌施碳銨,以防燒傷幼苗。 盛長肥:播種60~80天后,重施1次腐熟人畜肥加化肥,每畝20~30擔,硫銨10千克,硫酸鉀或氯化鉀5千克。做到早熟品種早追,中晚熟品種遲追,促進幼苗長勢旺,莖葉粗壯,到爛母時少黃尖或不黃尖。 孕薹肥:種蒜欄母后,花芽和鱗芽陸續(xù)分化進入花莖伸長期。此期舊根衰老,新根大量發(fā)生,同時莖葉和蒜薹也迅速伸長,蒜頭也開始緩慢膨大,因而需養(yǎng)分多,應重施速效鉀、氮肥(復合肥更好)10~15千克。于現(xiàn)尾前半月左右施入(可剝苗觀察到假莖下部的短薹),以滿足需要,促使蒜薹抽生快、旺盛生長。 蒜頭膨大肥:早熟和早中熟品種,由于蒜頭膨大時氣溫還不高;蒜頭膨大期相應較長,為促進蒜頭肥大,須于蒜薹采收前追施速效氮鉀肥。如:氮鉀復合肥畝施5~10千克,若單施尿素,5千克左右即可,不能追施過多,否則會引起已形成的蒜瓣幼芽返青,又重新長葉而消耗蒜瓣的養(yǎng)分。追肥應于蒜薹采收前進行,當蒜薹采收后即有豐富的養(yǎng)分促進蒜頭膨大。若追肥于蒜薹采收后進行,則易導致貪青減產(chǎn)。若田土較肥,蒜葉肥大色深,則可不施膨大肥。中、晚熟品種由于抽薹晚,溫度較高,收薹后一般20~25天左右即收蒜,故也可免追膨大肥。 ②水分管理 齊苗期:一般播種1周即齊苗。追施齊苗肥后,若田土較干,可灌水1次,促苗生長。 幼苗前期:幼苗期是大蒜營養(yǎng)器官分化和形成的關鍵時期。大蒜齊苗后進入幼苗生長前期,由于齊苗后灌水1次,加之長江流域地區(qū)此期也正值秋雨較多的時期,因此要控制灌水,并注意秋雨后田間的排水工作。 幼苗中后期:以越冬前到退母結(jié)束為標志。此階段較長,也正是大蒜營養(yǎng)生長的重要時期。越冬前許多地方降雨已明顯減少。土壤較干,應澆灌1次;越冬后氣溫漸漸回升,幼苗又開始進入旺盛生長,應及時灌水,以促進蒜葉生長,假莖增粗。 抽薹期:蒜苗分化的葉已全部展出,葉面積增長達到頂峰,根系也已擴展到最大范圍,蒜薹的生長加快,此期是需肥水量最大的時期,應于追孕薹肥后及時澆灌抽薹水!艾F(xiàn)尾”后要連續(xù)澆水,以水促苗,直到收薹前2到3天才停止?jié)补嗨岳A運。 蒜頭膨大期:蒜薹采收后立即澆水以促進蒜頭迅速膨大和增重。收獲蒜頭前。5天停止?jié)菜刂崎L勢,促進葉部的同化物質(zhì)加速向蒜頭轉(zhuǎn)運。 ③中耕除草?捎诓シN至出苗前噴除草劑。撲草凈:對防除蒜地的馬唐、灰灰萊、蓼、狗尾草等有效。50%的撲草凈畝用藥100~150克。西馬津和阿特拉津:畝用藥120~240克。除草通:畝用藥35~6S克。 對以單子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蒜田,每畝用大惠利120~150克于播種后5~7天(出苗前)加水30~50千克稀釋,晚間噴霧。以雙子葉闊葉草為主的蒜田,每畝用25%惡草靈120~150毫升,或24%果爾45~60毫升,于播種后7~10天(出苗前)加水40~60千克,晚間噴霧。蒜苗幼苗生長期,當雜草剛萌生時即進行中耕,同時也除掉了雜草,對株間難以中耕的雜草也要及早拔除,以免與蒜苗爭肥。 (3)采收 ①采收蒜薹。一般蒜薹抽出葉鞘,并開始甩彎時,是收藏蒜薹的適宜時期。采收蒜薹早晚對蒜薹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有很大影響。采薹過早,產(chǎn)量不高,易折斷,商品性差;采薹過晚,雖然可提高產(chǎn)量,但消耗過多養(yǎng)分,影響蒜頭生長發(fā)育;而且蒜薹組織老化,纖維增多;尤其蒜薹基部組織老化,不堪食用。 采收蒜薹最好在晴天中午和午后進行,此時植株有些萎蔫,葉鞘與蒜薹容易分離,并且葉片有韌性,不易折斷,可減少傷葉。若在雨天或雨后采收蒜薹,植株已充分吸水,蒜薹和葉片韌性差,極易折斷。 采薹方法應根據(jù)具體情況來定。以采收蒜薹為主要目的,如二水早大蒜葉鞘緊,為獲高產(chǎn),可剖開或用針劃開假莖,蒜薹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優(yōu),但假莖剖開后,植株易枯死,蒜頭產(chǎn)量低,且易散瓣。以收獲蒜頭為主要目的,如蒼山大蒜采薹時應盡量保持假莖完好,促進蒜頭生長。采薹時一般左手于倒3~4葉處捏傷假莖,右手抽出蒜薹。該方法雖使蒜薹產(chǎn)量稍低,但假莖受損傷輕,植株仍保持直立狀態(tài),利于蒜頭膨大生長。 ②收蒜頭。收蒜薹后15~20天(多數(shù)是18天)即可收蒜頭。適期收蒜頭的標志是:葉片大都干枯,上部葉片退色成灰綠色,葉尖干枯下垂,假莖處于柔軟狀態(tài),蒜頭基本長成。收藏過晚,蒜頭嫩而水分多,組織不充實,不飽滿,貯藏后易干癟;收藏過晚,蒜頭容易散頭,拔蒜時蒜瓣易散落,失去商品價值。收藏蒜頭時,硬地應用锨挖,軟地直接用手拔出。起蒜后運到場上,后一排的蒜葉搭在前一排的頭上,只曬秧,不曬頭,防止蒜頭灼傷或變綠。經(jīng)常翻動2~3天后,莖葉干燥即可貯藏。 三、大蒜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大蒜利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有顯著的增產(chǎn)作用。 地膜覆蓋的效應。大蒜利用地膜覆蓋后,有如下明顯的效應: ①改善了環(huán)境條件。地膜覆蓋后,在冬前可提高5厘米處的地溫2~3℃。因此,加速了大蒜冬前幼苗的生長,秧苗健壯,抗寒力強。加上冬季地溫較高,故越冬因低溫凍死率大大減少,約少5倍左右。翌春,由于地溫高2.6~3.7℃,大蒜幼苗返青早,生長快,植株生長量大,葉面積大,為豐產(chǎn)奠定了基礎。地膜的不透水性,降低了土壤水分蒸發(fā)量,有利于土壤的保墑防旱。所以大蒜進行地膜覆蓋后,可以減少澆水次數(shù),土壤墑度適宜,早春避免了澆水降低地溫之弊,為植株生長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地膜覆蓋后增強了土壤保水保肥力,提高了養(yǎng)分利用率,保持了土壤疏松,防止了澆水過多發(fā)生的地面板結(jié),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環(huán)境條件。大蒜進行地膜覆蓋后還減輕了病蟲害的發(fā)生。地膜阻擋了種蠅向蒜根周圍產(chǎn)卵,減少了根蛆為害。地膜覆蓋也抑制了雜草的發(fā)生和危害。 ②促進了大蒜的生長發(fā)育。由于環(huán)境條件的改善,大蒜地膜覆蓋條件下,植株生長健壯,根系發(fā)達,葉面積大。葉面積指數(shù)可提高0.025。 ③早熟和高產(chǎn)。由于地膜覆蓋的溫度效應,所以大蒜地膜覆蓋栽培后,抽薹期可提前6~10天,成熟期提前5~8天。早熟為早騰地創(chuàng)造了條件,可有效地調(diào)節(jié)下茬作物的栽培期。利用地膜覆蓋,大蒜可增產(chǎn)蒜薹55.35%,增產(chǎn)蒜頭44.8%。 (2)栽培技術 ①整地、施肥。精細整地,可提高地膜覆蓋的效能。地膜覆蓋后,大蒜吸肥增多,故應增施有機肥,減少以后追肥的用工麻煩。進行地膜覆蓋一般用小高畦。畦寬因地膜寬度而定。 ②蓋膜。一般先播種,后蓋膜。膜耍蓋嚴、壓緊。做到膜緊貼地;無空隙,膜無皺紋,有洞及時用土堵上。 ③播種。由于地膜覆蓋后生長期延長,所以秋播大蒜可適當晚播5~7天。密度應適當稀一些,每畝35000~38000株為宜。播種方法同秋播。 ④苗期管理。播種覆膜后,立即澆水,促進蒜瓣扎根。近出苗時,再澆1次水,以利幼苗出土,頂破地膜,繼續(xù)生長。有頂不出膜來的幼芽,可幫其行人工破膜。人工破膜的口越小越好。在幼苗生長階段灌1次促苗水,入冬時,澆1次越冬水。在生育期內(nèi)應經(jīng)常巡視,發(fā)現(xiàn)幼苗壓在膜下時,要立即扶出膜外,防止苗在膜下生長。 ⑤中后期管理。在花芽、鱗芽分化期,仍然要保護好地膜。發(fā)揮其保溫作用,直至抽薹前期方可去掉地膜。其它管理同秋播大蒜栽培。 四、青蒜苗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為了達到蒜苗早熟豐產(chǎn)、供應期長的目的,以選早熟二萌芽發(fā)根早、葉肥嫩、蠟粉少的品種為好。如成都的云頂早、二水早、上海的崇明大蒜、廣西的全州肉蒜。 (2)播種。不論在露地還是保護地內(nèi),均做成1.5~1.7米寬的平畦。畦內(nèi)施腐熟的有機肥,每畝3000千克,淺翻10厘米。 為提早和延長蒜苗的上市時間,使之陸續(xù)不斷地供應市場,各地要利用早熟品種早萌芽發(fā)根的特點,采取促早處理,盡量提早播種,提早采收。長江流域6~8月份正值高溫炎熱天氣,因而蒜瓣須經(jīng)過浸種和低溫處理,才能促使蒜瓣早萌芽發(fā)根。處理的方法有:①將蒜瓣在井水中浸1晝夜后播種,但浸種時間不能過長,以免引起種瓣腐爛。②浸種后,剝?nèi)ニ馄げシN,可提早半月左右采收。③將已剝皮的蒜瓣用清水淘洗,取出后立即放在地窖中,保持15℃的溫度和一定的濕度,使之在較密閉的環(huán)境條件下發(fā)根,約經(jīng)10天左右大部分蒜瓣發(fā)根后即可播種。④用清水或尿液浸種1晝夜后平攤在濕潤的地面或濕草上,上面再薄蓋濕草;促使早萌芽發(fā)根。⑤將蒜瓣噴濕后,有條件的可存放冷藏庫或冷藏柜中,以2~4℃低溫處理2~4周,以促進種瓣內(nèi)酶的活動,使之及早出芽發(fā)根。播種后出苗早而整齊,可提早15~20天采收。 播種密度應根據(jù)品種的特點和播種時期而定。如品種選云頂早蒜,夏至至大暑播種,密度為4~5厘米密栽,播后2個月選收;品種選二水早,立秋至處暑栽培,株距6~7厘米或錯位栽,70天左右收獲。播種時,把蒜種瓣豎直密排在畦上。播完后上面蓋土3厘米,澆透水后再撒土1~2厘米,用稻草蓋種效果更好。 (3)肥水管理。播種后若土壤過于,須立即灌水,使土壤濕潤,確保蒜苗早出并整齊。齊苗后薄施速效肥1次提苗,播后40天內(nèi)進行第2次追肥,若土壤較干,追肥后接著再灌水1次促苗。坡地不能灌水者,追肥要勤、要淡、要多,以保持土壤濕潤,利于蒜苗生長。 (4)采收。蒜苗長到20厘米以上后,可陸續(xù)分批選收,或者隔株采收,收后再施追肥促長。采收的方法,一般是1次連根拔起,洗凈泥土雜物后上市;也可以選晴天在離地面3厘米處用刀割苗采收,收后加強肥水管理。這樣2次采收,畝產(chǎn)可以由2000千克提高到3500~4000千克。 五、蒜黃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蒜黃的產(chǎn)值較高,應選用大瓣品種,以求發(fā)芽快,生長粗壯,產(chǎn)量高。選種時剔除凍、爛、傷、弱的蒜瓣。 (2)栽培場地。蒜黃主要在冬春低溫季節(jié)栽培,凡是有一定溫度條件的場所均可進行。多采用保溫性能較差的塑料大棚、小拱柵、風障畦、空室、菜窖,或在流水的河灘地、泉水地旁進行。 在保護地內(nèi)挖30~40厘米深的栽培床,床寬12~15米。在室內(nèi)可用磚砌成0.5~0.6米的長方形栽培池。在河灘或泉水邊,可挖成1~1.5米深的栽培地。栽培蒜黃可用細沙或砂壤土。在栽培床內(nèi)鋪沙或土3~6厘米,攤平。 (3)播種。蒜黃可在10月上旬到翌年3月下旬連續(xù)不斷地播種和收獲。從種到收獲,在適溫條件下約20~25天。可根據(jù)上市期確定播種期。 播種前,把選出的蒜頭用清水浸泡24小時,使之吸足水分后去掉蒜盤踵部,一個換一個地把蒜頭緊緊排在栽培池內(nèi),盡量不留空隙,空隙處亦用散種瓣填嚴。一般每平方米采用蒜種10~20千克。播后上面覆蓋細沙3~4厘米,用木板拍實壓平,再澆足水。水滲下后,再覆1~2厘米一層細沙。 (4)田間管理。①遮蔭。蒜芽大部分出土時,栽培床上蓋葦簾或草苫子遮光,亦可蓋黑色塑料薄膜遮光,以軟化蒜葉,保證蒜黃的質(zhì)量。蓋簾過晚,或蓋得不嚴密,蒜苗見光,會使葉片變綠而降低品質(zhì)。蓋簾還有保護栽培床溫度和濕度的作用。②溫度管理。播種后至出土前,利用保護地的覆蓋措施盡量提高栽培床溫度,白天保持25~28℃,夜溫不能低于18~20℃,如有條件,夜溫略高于日溫更好。出苗后至苗高10厘米時,為使苗粗壯,白天可降低溫度至20~25℃,夜溫16~18℃。苗高20~25厘米時,通風量還應加大。白天保持18~20℃,夜溫14~16℃,以促進蒜苗粗壯,高產(chǎn),改善品質(zhì)。收獲前4~5天,盡量加大通風,白天保持10~15℃,夜間10~15℃,防止秧苗徒長倒伏。③水分管理。蒜黃栽培中,第一水應充足,一定要淹沒蒜瓣。以后每2~4天澆1次水,保持栽培床經(jīng)常濕潤。水分管理要根據(jù)保護地內(nèi)的溫度和秧苗時期確定,溫度高,蒸發(fā)量大,秧苗大時,勤澆,澆水量應大,反之應小些。收割前2~3天應澆水,以保持蒜苗細嫩。④通風。栽培床內(nèi)有時積聚大量二氧化碳或保護地加溫時放出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在中午溫度高時,應放風換氣。出于保溫需要,一般不必過多地通風。 (5)收獲。蒜黃高25~30厘米左右時,即可收割。從播種至收獲約20~25天。收割時刀要快,下刀不宜過深,以貼地皮割下為宜,不可割傷蒜瓣。割后不要立即澆水,防止刀口感染3~4天后澆水,促進第二茬生長。約過20天后可收第二刀。收第三主刀時連瓣拔起。第一刀,每千克蒜種可產(chǎn)蒜黃0.7~0.8千克,第二刀約0.4~0.5千克。收割后的蒜黃要扎成捆,放在陽光下曬一下,使蒜葉由黃白色轉(zhuǎn)變?yōu)榻瘘S色,稱“曬黃”。曬的時間不要太長,并注意防凍。 六、大蒜套作栽培技術 蒜苗與其它作物的間種套作。若以蒜苗為主,則以對蒜苗出苗有利,促進蒜苗的生長為前提。間種套作時蒜苗的密度要考慮設株行距,使之既適于間套作物的生長,又能在蒜苗出土前起遮蔭防曬作用。如:蒜苗套播白菜秧(又稱小白菜)、莧菜、菠菜、蕪荽等生長期短,植株開展度小的葉菜,蒜苗行距應為10~15厘米,株距應縮短為4~5厘米占株行距為8~10厘米見方也行。間套作物應在栽完蒜后立即播種,這種套播方式老農(nóng)稱為“飛一點種籽”,即播量要少,要播均勻。未播勻的,現(xiàn)2~3片真葉時,須及時勻密,勻后薄施腐熟人糞尿促苗。 大蒜生姜套作。選擇生育期長的白皮蒜,行行壟栽,壟臺上栽蒜,壟溝里栽姜。大蒜50厘米大壟雙行,每個壟溝里栽單行姜。姜需要遮蔭,大蒜植株在壟臺上起遮蔭作用。春播大蒜一般于2~3月播種,姜5月播種。 七、大蒜的儲藏保鮮 (1)蒜苗、蒜薹和鮮蒜頭的貯藏 ①冰窖貯藏。選背陰密閉的屋子或地下室為窖,窖底應有水溝通向屋外,屋內(nèi)地面鋪冰厚0.8米,墻砌冰0.5米厚,砌至近屋頂處止。將蒜苗或蒜薹按1千克扎成一捆,裝入塑料薄膜袋內(nèi),每袋裝15千克,外用繩捆扎入窖堆放,一層包一層冰渣填滿,直堆到離屋頂約2米處止,上面封一層冰,再在上面鋪稻殼1米封嚴,以防冰融化。這樣可使大蒜貯藏半年以上。 ②裝入無毒塑料袋中短期貯藏。蒜薹為防斷口老化和腐爛,在裝袋前將斷口放人10%的食鹽水中殺菌,裝入袋后抽去空氣封住袋口呈真空包裝。每隔半月檢查1次,開袋口通風1次,以調(diào)節(jié)袋內(nèi)氣體成分。 (2)干蒜頭貯藏 ①掛藏法。選無散瓣、帶假莖的蒜,每100頭捆在一起,掛屋內(nèi)外通風避雨處?少A藏半年以上。 ②堆藏法。收獲后去假莖和根,曬干放干燥通風處,可貯半年左右。 ③青鮮素貯藏法。用1%的青鮮素水溶液,在收蒜頭前1~2周噴灑大蒜莖葉,可抑制大蒜發(fā)芽,延長貯藏期。 ④糠皮埋藏法。在貯藏箱或筐內(nèi)的底部鋪一層厚約2厘米的糠皮,然后一層蒜頭一層糠皮,層積至離容器口5厘米處,上面用糠皮覆蓋。這樣用糠皮保持較穩(wěn)定的溫度,減少了氧氣,增加了二氧化碳,抑制了大蒜的呼吸作用,可延長貯藏期。 八、大蒜的良種繁育 (1)選種。大蒜選種,應從田間管理開始。在栽培中,應做到擇良好的地塊,挑良好的蒜種,適期播種,合理密植,培育壯苗,加強肥水,適時收薹收蒜,妥善保存。大蒜收獲時應從田間開始選種,首先選葉片落黃正常、無病蟲害表現(xiàn)的植株。再從中選頭大而圓,底平無賊瓣,無損傷,大小均勻,皮色肉色、分瓣數(shù)符合本品種特性的蒜頭,單曬、單辮、單收藏。播種前劇出受凍、受熱、受傷、發(fā)芽過早、發(fā)黃、失水干癟的蒜頭。如用以上措施,年年進行選種,建立種子田,則可提高種性。有條件時,可從產(chǎn)量高、品質(zhì)好的冷涼山區(qū)、高緯度地區(qū)產(chǎn)地,引入為種,進行大面積換種,亦可迅速改良種性。 (2)氣生鱗莖繁殖。利用氣生鱗莖作種,可加速良種繁殖,并有降低病毒積累量、提高品種生活力的作用。氣生鱗莖留種時,應不收蒜薹,待蒜頭完全老熟、植株干枯時采收七采下成熟的氣生鱗莖,篩選直徑在0.5厘米以上貯藏越夏。秋季撒播在平畦內(nèi),每畝保苗12萬至15萬株,覆土厚2厘米左右。其它管理與秋播大蒜相同。第二年長成獨頭蒜,留獨頭蒜作種。第三年長出正常的蒜頭,用此蒜頭作種用,產(chǎn)量提高,種性較好。( 佚名)
|
|
若本站收錄的信息無意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處理,謝謝! | |
求購西府海棠
求購女貞
求購石榴
求購黃槿
求購羽毛楓
求購紅楓
求購側(cè)柏
求購黃花風鈴木
求購櫻花
求購大葉紫薇
求購桉樹
求購雜交馬褂木
求購蘇鐵
求購叢生金葉復葉槭
求購白蠟
求購國槐
求購鴨腳木
求購中國紅楓
求購木芙蓉
求購黃櫨
求購小葉梔子、茶梅、
求購亞當海棠
求購21杯地徑達到2公分
求購紅梅
求購把水澆透
求購合歡
求購大葉黃楊、小葉黃
求購五角楓
求購葡萄苗
求購臘腸樹
求購琴絲竹
求購無刺枸骨球
求購垂柳
求購烏桕
求購毛鵑
求購亮葉朱蕉
求購桂花
求購早櫻
求購海芋
求購梧桐樹
求購金森女貞大杯
求購灑金5500株
求購絲棉木、衛(wèi)矛球
求購沙地柏、衛(wèi)矛
求購柿子樹
求購紅紙扇
求購女貞
求購黃鳥蕉
求購五角楓、白蠟
求購豐花月季
黃金菊價格
馬鞭草種子價格
金雞菊種子價格
黑心菊種子價格
除蟲菊種子價格
紅三葉種子價格
白三葉種子價格
紅花三葉草種子價格
白花三葉草種子價格
護坡花籽價格
護坡草籽價格
護坡草花種子價格
護坡花草種子價格
護坡黑麥草種子價格
護坡狗牙根種子價格
護坡高羊茅種子價格
邊坡狗牙根種子價格
邊坡黑麥草種子價格
邊坡高羊茅種子價格
棣棠大杯價格
迎春大杯價格
花葉絡石盆苗價格
紅葉李價格
紅梅價格
茼蒿菊種子價格
秋英花種子價格
格桑花種子價格
百日菊種子價格
萬壽菊種子價格
松果菊種子價格
堆心菊種子價格
波斯菊種子價格
金光菊種子價格
黑心菊種子價格
金盞菊種子價格
山桃草種子價格
金盞花種子價格
刺槐籽價格
棉槐籽價格
火棘果價格
火棘樹苗價格
火棘樹價格
火棘苗價格
火棘價格
枸桔價格
枸杞價格
風花價格
豐花價格
薔薇花價格
繡球花價格
金葉滿天星工程苗
20高金葉滿天星工
20-40高黃金菊綠化
2黃金菊工程苗、黃
12杯黃金菊小杯、
抗旱耐貧白、紅花
直徑40公分杜仲樹
20-40公分紅背桂工
迎春大杯小杯、迎
棣棠袋苗、50高棣
14花葉絡石雙色杯
精品花葉絡石杯苗
抗震支架側(cè)向雙向
瑪格麗特杯苗批發(fā)
百子蓮杯苗、百子
百子蓮小杯、百子
40高糖蜜草杯苗、
30-40高萬年青成品
抗干旱耐鹽堿野牛
12杯萬年青小杯、
多年生匍匐型野牛
叢生紫花繡球風鈴
百年荔枝老樁
四季秋海棠大杯、
20-40高大吳風草杯
翠云草小苗、清秀
20-40高春鵑杯苗地
30高木春菊大杯、
20-40高西伯利亞鳶
西伯利亞鳶尾工程
常綠鳶尾綠化小苗
30-40高常綠鳶尾杯
常綠鳶尾成品苗、
供應大花六道木杯
10-20公分叢生紫薇
石竹杯苗批發(fā)、成
2-5米毛竹批發(fā)、成
金銀花杯苗批發(fā)、
20-50公分腎蕨批發(fā)
抗旱耐貧粉花蔥蓮
抗旱怕澇粉花蔥蘭
四川細葉棕竹基地
20-30公分薄荷杯苗
80-120公分熊貓竹
熊貓竹袋苗地苗、
臺灣二號精品草、
50高翠蘆莉小苗、
抗旱耐貧株高50棉
20公分欒樹
18公分欒樹